
親子旅行好書推薦:在時間隙縫裡的親子旅行
十九世紀末,臺灣茶開始揚名國際,也開始奠定茶葉在台灣經濟地位的重要性,當時最重要的茶葉推手是李春生,大稻程的茶葉商行開始興起,在大稻程紛紛建起了洋行。
當時這些洋行就是在現在的貴德街。
要前往貴德街,可以搭捷運到北門站,北門站裡很用心地介紹了這裡的過往,而且展示了珍貴的遺跡
繼台茶之父李春生之後,崛起的就是陳天來家族。
陳天來在大稻程創設了錦記茶行,更將包種茶發揚光大,前進南洋市場,成了大稻程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離開捷運,往貴德街散步而去
沒落冷清的街道,可以看到許多舊時代的事
當時陳天來在貴德街建了錦記茶行,巴洛克的建築風格,極為講究與華麗,高三層樓,是當時大稻程最高的建築,尤其是在二樓的華麗的陽台。
我和老婆說,現在因為築起了河堤,阻斷了人與河流間的關係,過去的時代,如果在這裡,站在陳天來家的陽台,可以想像一眼望去,就是遼闊的淡水河,上面船舟羅布,波光粼粼,那是何等動人的畫面。
不過貴德街的商號,如今也只剩下了陳天來故居而已了。
貴德街上的紅磚老屋
另外還可以見到的是李春生紀念教會,李春生也是在大稻埕致富的著名商人之一,據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的調查,臺北地區有三大富豪:排名第三的是艋舺的洪合益有資產20萬銀圓,排名第二的是大稻埕的李春生有資產一億120萬銀圓,排名第一的就是板橋林家第四代的林維源,有資產1億1000萬圓,當時一銀圓相當於一美元,可兌換2日圓。
由此可知李春生當時是多麼有錢的商人。
李春生是虔誠的基督徒,目前所看到的李春生紀念教會,是紅磚教堂建築,低調典雅。
貴德街很短,人也很少,與隔壁的迪化街人潮有如天壤之別,但是如果沒有來貴德街,其實根本不算了解大稻埕。
離貴德街不遠的歸綏街303巷9號,還有一處值得拜訪的古蹟,那也是台灣大名鼎鼎的富商,也就是辜家的舊宅,辜宅正式完工於1920年,當時為官鹽經銷辦公場所,當時辜家壟斷了整個台灣的鹽業,也稱鹽館,辜振甫長期居住於此,辜家所辦的榮星幼稚園也在此。
很多人都很喜愛來大稻埕走逛,我想來這裡絕不只是吃喝走跳,但如果對這裡毫無了解,缺乏了對這裡歷史人文的認識,那甚麼都不是了,而要了解大稻埕的歷史,一定得來貴德街好好認識一下。
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73號
李春生紀念教堂: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44號
大稻埕辜宅:台北市大同區歸綏街303巷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