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讓我來決定我們應該有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一刻也不猶豫地
選擇後者。」
(傑佛遜:《致愛德華•凱林頓的信》1787年1月16日)

美國在1950年代有一個很強大的保守勢力,在歷史上也相當有名,當時有很多事情都受這個勢
力的影響,那就是麥卡錫主義。這位來自來自威斯康辛州的約瑟夫‧麥卡錫議員(Joseph Mc
Carthy)因為個人強烈的反對共產主義則利用機會隨意指控、誣陷,意圖將恐懼擴大。此時此
刻,人人害怕如驚弓之鳥,言論及新聞自由面臨空前未有的威脅,像當時極富盛名的卓別林也深
受其害,後來不得已而跑回歐洲去。

「晚安祝好運」一片就是在描述,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記者艾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和他的節目製作人佛瑞德‧芬德利(Fred W. Friendly)決心起身對抗撲天蓋地的麥
卡錫主義,並揭露他化身恐懼販子,剝削人民及言論自由的真相。然而,這場以個人身份向國家
機器發起的正義之戰卻讓兩人付出慘痛代價…… 最後,在強大信念的堅持下,愛德華與佛瑞德成
功扳倒麥卡錫議員-這個美國200年歷史上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之一。也捍衛了曾經用鮮血、生命
爭取來的自由!

這部由喬治庫隆尼自編自導自演,榮獲本屆奧斯卡六項大獎提名的電影,刻意的以黑白攝影為基調
,以懷舊的風格企圖重現50年代的真實事件,營造出當代的氛圍是相當成功的,雖然不知道這樣的
黑白片,現在的觀眾接受度為何?但那黑白攝影所烘托出的感覺,香煙飄在空中的形狀、人物臉上
表情的深刻、空間所呈現的比例來表達人物的情緒,都因為是黑白攝影的關係,顯得格外的迷人與
深刻,我們不會再為太多的色彩所炫惑,反而更加的注意到人物與人物間的對話、情緒空間的轉換
與氣氛,這使這部片所要表達以媒體對抗強權的精神,更加的被突顯出來。

片中用了大量麥卡錫的歷史紀錄畫面,巧妙的簡接穿插在劇情的橋段裡,讓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重
塑當時事件的紀錄片,另外當中夾雜著大量的爵士樂,讓50年代的氣氛更加濃後,一首首由酒吧的
爵士女歌手演唱的迷人歌曲,夾雜在每次電影的關鍵事件中,往往造成了人物情緒與心情的延續,
甚至產生了非常有趣的效果,更帶著戲謔與嘲諷的意味。至於人物的刻畫,以黑白攝影近距離的拍
攝片中抵抗麥卡錫的艾德華‧蒙洛和佛瑞德‧芬德利,讓他們堅定與不畏強權的精神更加重了許多
,而「晚安祝好運」就是他們用來展現媒體道德良知的節目。

這部探討媒體如何以正義與道德去揭發與挑戰強權的電影,實在值得我們國內的媒體借鏡。基本上
,我現在已經是個很少看電視的人,因為台灣的電視新聞媒體與節目,早已讓我完全沒有信心,太
多的新聞都是因為要提高收視率來做的,聳動與辛辣的話題是大家的最愛,觀眾很愛,媒體就更愛
報,往往報導很多事件,甚至沒有經過仔細的思考與調查,斷章取義的隨意挑選,覺得聳動的東西
來報,所謂媒體的道德與素養,在台灣是少見的可憐,不論是政治、經濟、娛樂等新聞,許多都缺
乏真正的論點,也沒有經過思考的報導,有絕大部份都是偏頗與不客觀的,受政治與企業的控制與
影響,嚴重到不知該如何說的地步。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國家像台灣一樣,這麼小的地方有那麼多24小時的新聞台,有那麼多callin節目
,有那麼多因為政治延伸出來的節目,而這些節目絕大部份也都缺乏公正,流於謾罵,甚至成為政
治操縱媒體的手段,讓人覺得惡心與厭惡。沒有基本媒體判斷的群眾,缺乏了媒體道德與素養的媒
體人,讓台灣媒體不但喪失了媒體人原本要有的使命感與道德感,反而因為媒體的存在,讓社會的
亂象更加的嚴重。

所有的媒體人都應該去看電影中艾德華‧蒙洛和佛瑞德‧芬德利是如何去挑戰強大的麥卡錫,他們
的報導與手法絕不偏頗也不主觀,他們陳述了事件的事實,並提出問題讓民眾思考與判斷,那正是
我們應該學習的,不會如我們立場不公正的媒體,只會一昧的批評與謾罵。他們展現了當你是具有
影響力的媒體時,你應該具有更大的責任,你必須拿他來做對人民有益的事,並正確的教育民眾,
而不只是被操控或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就拿媒體報導教育議題來說吧,往往總是看到他們報導那
裡的老師和學校有問題,家長與學生如何不悅,但往往都只呈現了單方面的思維,從來也沒有去探
討其中的原因,教育妖魔化的印象慢慢加深在民眾的心裡,教育這麼重要的議題,我們也總是把他
當做辛辣聳動的話題來做,想來就可悲。

當我看到紀錄片「卯上麥當勞」,兩個普通民眾竟然可以向強大無比的麥當勞挑戰,甚至還有所成
果時;當我看到「晚安祝好運」片中的艾德華‧蒙洛和佛瑞德‧芬德利無畏強權的以堅定的精神,
向襲捲半片天的麥卡錫對抗時,卻想到台灣幾乎沒有這樣的現象,所有的事情都被政治與企業強烈
的控制著,人民已經默默的受有意識的牽引但卻不自覺,媒體的良心與道德何時才能開始改變?媒
體真正的使命感何在才能被喚醒?不只是媒體,民眾更需要被教育,當我們不再為聳動辛辣的議題
吸引,相信媒體也會跟著轉變,媒體絕對不能忘了擁有的影響力越大,責任就越大,理想與堅持絕
不可輕言放棄,而或許我們都在等待,等待那個「晚安祝好運」的時代到來。

電影最後Edward R. Murrow說了這樣一段話:
To those who say, 'People wouldn't look, they wouldn't be interested, they're
too complacent, indifferent and insulated.' I can only reply: there is, in
one reporter's opinion, considerable evidence against that contention….. This
instrument can teach. It can illuminate and it can even inspire. But it can
do so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humans are determined to use it towards those ends
. Otherwise, it is merely wires and lights in a box.

是的,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它可以教人為善、啟迪人心,但前提是” humans are determined
to use it towards those ends”,作為新聞媒體從業員,如果太快就忘了理想、忘了堅持,太快
就陷入了政府軍工娛樂結構的腐化並視若無睹,那麼媒體將是惡魔,「第四權」也只是個令人感到羞恥
的封號罷了

資料來源
http://movie.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ext&film_id=fgen00433383

http://blog.xuite.net/pandasia/GNGL

http://www.pots.com.tw/article.pl?sid=06/02/13/1258248&mode=nest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