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紅》是一部關於三線職工家庭生活的影片。故事發生在四十年前,圍繞父女兩代的矛盾
或者代溝展開。父親原是上海青年,因支援國家建設到偏僻的山村小鎮工作近二十年,回上
海成了他們這一代人普遍的夢想。而青紅成長在小鎮,所有的記憶都源於這片土地,回上海
似乎並非其心之所願。就這樣兩代人的沖突不可避免地發生。青紅逃課、參加舞會、與當地
青年談戀愛、絕食,父親則是嚴教、監管、跟蹤、欺騙,通過種種途徑扼殺著女兒戀愛的自
由,最終造成小根暴力佔有青紅,青紅失去那個年代最為寶貴的貞操而試圖自殺,小根也走
上了不歸之路。
一趟回家的路到底能有多長?一個夢到底要多久能實現?他的代價到底是什麼?青紅的父親
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和自己一樣,再窩在偏僻的鄉村裡,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兒青紅可以好好唸
書;讀個大學,風風光光的回到上海,回到那個自己曾經失去的青春夢,父親把鄉愁與歸鄉
的重擔,就這樣壓在了女兒身上,但青紅怎麼也不了解了,為什麼她生長著這個土地?還要
回到上海。那到底是為了父親?還是父親真的為了她好呢?
青紅在父親嚴格的管教下,像是個被禁錮的孤鳥,她渴望愛情,和青年小根著有淡淡的情愫
,但是在父親的反對和封閉下,這感情如何會有好的結果?青紅的好友珍珍則和青紅完全相
反,由於她生長在較為開放的家庭,成了一位敢愛敢恨的女孩,後來她就這樣和一個有婦之
父私奔了,可青紅怎麼敢忤逆父親做這樣的事呢?她終於去和小根說,兩人的感情是沒法談
的,但小根心中的慾火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青紅在這樣的情形下,失去了了她的貞操,父
親知道了,那能原諒那少年?
在時代交替的界線,讓人充滿了矛盾,青紅因為父親和自己心中的慾望在做掙扎,而青紅的
父親也在自己與兒女間產生了時代的矛盾與代溝,電影中,第六套廣播體操、露天老電影、
花格喇叭褲、手工蜂窩煤、陳舊收音機等懷舊的風格,讓人想起了台灣七零年代的氛圍,那
時代是保守的,但年輕人卻仍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愛情、浪漫和刺激好玩的事,像是在門
的隙縫中,看到外面光亮的色彩,怎麼樣也要親眼看上一眼,但那屋子裡卻有著無法脫離的
力量,讓你是無法離開了。我隱約發現導演王小帥,喜歡以窗戶、門和屋內的人物之間的空
間與位置,來表達劇中人對於心中的矛盾、封閉、渴望,另外在光線的處理上,彷彿也為當
中所要表達的內心一種若有似無又不敢釋出的情感,加上了特殊的氣氛。
第六代導演王小帥,同樣喜歡以長鏡頭、定點攝影和實景拍攝等電影語言,以開放的寫實性
代替封閉的舞台性,更加的呈現出邊緣與底層人物的心聲與想法,青紅所在的鄉村,在導演
的鏡頭下如詩如畫,但卻又更顯得殘酷無比,當中人物心中的矛盾與情感之間的誤解,不管
是父女之間的,還是情人之間的,尤其是本來和青紅好的小根,後來竟然因為苦苦等不到青
紅,衝動的強暴了她而被判死刑,這段如果不在父親封建思想的阻止下,本會是美好的因緣
,卻因為父親對於歸鄉的渴望與放在女兒頭上的重擔,青春之美變得肢離破碎,讓人的心就
這樣被痛痛的扎了一下。
死刑的槍聲響起,青紅一家人終於也前往了上海,但未來的日子呢?那父女間情感的矛盾、
青紅在父親與自己間的選擇會因為如此而改變嗎?誰也不知道,或許那是另一種時代的悲劇
與時代變遷所產生的無奈與複雜吧。看我這部電影,我再一次被大陸導演厲害細膩的說故事
方法深深的捲入,感傷的情緒厚厚的壓在影片中,好像那美麗的殘酷青春,就這樣被撕碎了
,風一吹,就全都飄散到空中。
青紅獲2005年坎城評審團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