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台灣親子旅行慢遊書在時間隙縫裡的親子旅行>
我很慚愧,自己雖然是彰化人,對彰化的了解卻遠不如對台北和台東多,幼時我們就隨父母離家到台北,長輩在很小的時候也都過世了,後來也鮮少回去彰化。對於彰化的不熟悉總覺得有點遺憾,一直到結婚後,老婆是南投中興人,才發現自己出生的地方社頭離中興新村很近,而多了一點可以就近探訪的理由。
不過回到社頭,其實早已人事已非,我甚麼都不記得了,也對巷弄街道沒有印象,我無法拾起自己在彰化的兒時點滴,唯一感到十分不同的就是社頭火車站,從以前的木造車站,早已改建成目前看到的水泥樣貌。
不過回到社頭老家,早已什麼都不認得,什麼記憶好像都已經煙消雲散,我看我得多回去幾次,讓自己的記憶拼圖重新設定過。
後來來到了田中鎮市區,我記得以前曾經到這裡換車回社頭過,但我對田中其實也一點印象也沒有,不過田中火車站是大站,自強號都有停,可見這裡是彰化人口很密集的地方。
走出已經有點現代化了無新意的田中火車站,倒是開始讓我印象喜愛了,火車站前就有一個日式老屋改建的房子,只是不知是做何用的?
火車站前老舊的公車總站,我一看就覺得有點印象,不知是不是小時候來過呢?
接著,我們從漫步田中火車站前的街道中州路開始,就讓我對這裡充滿好感,顯然這條路從以前就是很熱鬧很繁華的道路,我看到道路旁的房子都是商號或老屋,雖然都已經老舊,可是將他們重建的人並不多,令人高興,而且大部分都還在做生意,儘管有的老屋租給看起來與老屋有點突兀的商店,可是你仍可以看到時間留在屋子裡。
所以我們一邊散步,我一邊讚嘆這裡的居民,他們似乎比許多地方的人都愛惜自己的老家,不隨意拆除,我們才可以看到這麼多老屋還在街道上呼吸,這是一條生活感很強的老街,一點也沒有觀光的氣息。
我後來到了一間六十多年的書店,買了幾本已經絕版小時候用過的生活週記。
因為帶著洋洋,所以走完中州路已經花了一點時間,中午我們到了一間賣米糕的老店吃中飯,這裡的米糕是白米炊的,是我喜歡的那種米糕,在台北很難吃到,我很喜歡。
與中州路交叉的員集路聽說老屋更多,但我只走了一小段,後來就帶洋準備回南投了,有些可惜。
不過這短暫的田中老街一遊,卻讓我對這裡產生了極好的印象,這是一個存在感和生活感都很吸引人的地方,雖然不是一般旅人會來的地方,但來到這裡,彷彿可以見到時光裡曾經繁華的田中,他們沒有完全消逝,正以另一種樣態生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