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台灣親子漫遊書在時間隙縫裡的親子旅行>
還記得以前還沒規劃與整件的華山,像是個時代廢墟,倉庫與廠房維持著時間的頹廢感,令人喜愛,記得曾經在那裡看過幾次表演和藝術作品,都使人對那個空間難忘。
這些年來,華山經過大力的整建與規劃,已經成為了台北市非常重要也很受歡迎的藝文空間,每到假日,滿滿的都是人,因為空間大,所以可以辦的活動非常多,這個創建於1914年的地方,過了一百年,有著全新的樣貌與用途,雖然商業氣息濃厚許多,但裡面許多空間還是頗具特色,怎麼拍都很有味道。
去華山的交通很方便,就在忠孝新生站,公車也很多可以到。
當然這裡也是許多人帶孩子去玩耍的地方,從忠孝東路的入口,就有很大的草坪可以讓孩子奔跑,不過這裡常常人很多,距離馬路也近,較危險。
所以如果往前穿過主要的倉庫四連棟,以前這裡是製酒的倉庫,本來這些倉庫都只是水泥房而已,現在爬滿了常春藤,更加好看,很像在北海道小樽。
四連棟對面的倉庫現在都已改造成音樂表演空間、餐廳等,老屋結合了不同的商業模樣,只要沒有破壞,感覺都不會太壞。
還有許多廠房空間也都可以提供展覽與表演的用途,這裡常常也有創意市集。
穿過了四連棟,就是近幾年才整理出來的地方了。
首先會看到一大片草皮,上面有一些裝置藝術,這裡是親子和孩子最喜愛來的地方,可以盡情地奔馳呀。
草皮的面積非常的大,上面還可以看到舊鐵軌,看來以前這裡大到需要軌道運輸東西呢。
假日來的時候,雖然人很多,但是因為戶外與草皮面積也大,並不會覺得不舒服,而且很容易就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再一起,像當天,洋洋與大寶就和一個混血的可愛弟弟玩在一起。
草皮旁,是另外一群紅磚建築,叫華山紅磚六合院,原來是製樟腦的工廠,後來經過整理,成了另一區展覽與商業的空間。
當天我們其實是為了要看一個台灣女攝影師Ivy Chen的展覽才來到這裡的,她曾經是日本知名導演岩井俊二在拍和的劇照師,這兩部電影我都很愛呀,太厲害了。
她的攝影展其實是和一個英國的帽子老品牌Kangol合作的,雖然作品不多,不過在這樣的紅磚空間下,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展現,仍很有情調。
這裡的巷弄也有著一種小歐洲的感覺。
這裡有一個大煙囪,是以前的鍋爐室所使用的,據說當時建立時,可是台北最高的建築呢。
老婆和我在這裡逛時,我幫他用小傻瓜拍了幾張獨照,想不到看起來很不錯,真的,水泥老牆和木窗的結合是無敵的。
我們帶孩子在這裡玩耍了二個小時,展覽也看了,孩子也玩得好盡興,今天的天氣又超棒,真是個好棒的下午,華文藝文特區,實在是一個好適合一家人來玩耍的地方,當然如果可以平日來,感覺會更悠閒更舒服壓。
園區地圖
華山文創園區
http://www.huashan19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