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四年來,每天在店前按時拍下街景,以記錄人生百態的煙店經理;一位因妻子死街頭
暴力事件而無法持續創作的小說家;一位有著著無數名字的黑人小伙自;一位誤殺妻子而愧
疚不已的男人;一位回來居住多年宣稱她與前任男友有個女兒的女人,這是一部關於布魯克
林區四位男子及一名女子之間的故事,也是「喜福會」的導演王穎在1995年獲得柏林影展銀
熊獎的作品。

這樣一個生命與生命之間鋪陳出來的故事,一直是很能打動我的。導演王穎承襲他樸實的風
格,將這些生命之間的故事,做平淡真實卻又深刻的連接,以五個小段的人生做為架構,讓
我們確實的體會像是我們周邊和自己所發生的事一般,生命因彼此的機會,從平行而有了交
集,看到這部十年前的作品,讓我想到了在他之後出現的許多一樣以不同的生命故事相互穿
插的電影,像是時時刻刻、陌路天使、生命的十三個交叉口和靈魂的重量等,我想或許這些
電影早就受到「煙」這部十年前的電影的影響了,也因為有著不同生命故事的累積和厚度,
這些電影才會讓人覺得精彩。

你覺得煙的重要要怎麼測量?這好像就像電影「靈魂的重量」,拋出了你覺得靈魂有重量嗎
的問題一樣?生命的意義該如何測量?當我們的生命像煙一樣的燃燒著,除了灰燼,還留下
了什麼?那些燃燒出來產生的煙,像是我們每個不同人生,在生命時間裡所留下的印記,雖
然短暫但卻真的存在,我們可以以各種東西來比喻我們的人生,不過本質性的東西是無法測
量的,我們一個轉身,他可能已經出現或是已經消失,生命的輕與重不斷的在彼此之間來來
去去,不管美麗或醜陋,我們都曾經擁有過,他們悄悄的對話著,彷彿每個生命的秘密都在
不停的發生、不停的邂逅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fepoem 的頭像
    lifepoem

    25度c的空白

    life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