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不少部羅馬尼亞的電影,這個過去鮮少會在電影院見到的電影國籍。雖然和一些東歐國家一樣,同樣曾經是共產國家,但是要比起波蘭、捷克等早已經在世界影壇大放異彩的國家來說,羅馬尼亞電影這個名詞,一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漸漸的被世界影壇重視,特別是由於「四月三週又兩天」這部拿遍了歐洲許多大小獎的電影。
這些受影壇重視的羅馬尼亞電影導演,其實都算是年輕,但他們卻都以東歐共產時期末期的時代做為主軸和敘事背景,讓我們又重新看到了過去在共產時期,東歐國家所面臨到的種種壓迫與問題,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前幾年大受好評的電影「竊聽風暴」和「再見列寧」,同樣也都是以共產統治的時期做為背景,也因為有了這樣壓迫官僚的背景,使得當中所散發出來的人性更加的珍貴與溫暖。然而在我最近所看到的幾部羅馬尼亞電影,卻又有著讓人更不同的感受。
在「加州夢未完成」裡,我們看到了一輛載滿美國大兵的火車,被滯留在羅馬尼亞邊境小鎮,小鎮裡的人歡欣鼓舞的歡迎美國大兵,固執的火車站長、小鎮的鎮長和帶頭的美國中校等人的關係,十足的嘲諷羅馬尼亞官僚文化與大美國主義,當中所產生的的荒謬,讓人覺得哭笑不得,片名「加州夢未完成」正是貓王很有名的一首歌,有點像是村上春樹以命名小說的方法。「愛在世界崩毀時」所設立的時間,更是剛好藉於羅馬尼亞強人政權西塞奧古即將垮台的前後期,敘述一個想要逃離體制的羅國少女伊娃在共產政權下,渴望自由的故事,由於故事橫跨在共產垮台的界線上,也因此故事的張力更顯得強烈許多。最後講到了這部今年大放異彩的電影「四月三週又兩天」,講的是一個女孩要墮胎,但由於在共產時期這是非法的行為,其好友為了她奔走並犧牲自己肉體,只為了讓她順利墮胎的故事,片名指的就是那個女孩懷孕的天數。
「四月三週又兩天」以冷冽又犀利的風格,在講述一對想要順利墮胎的女孩們的故事,從這個小事件出發,卻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共產時期各種壓迫與官僚的體制,女孩要去墮胎,需要冒著多大的困難與危險。導演的手法像是手術刀一般,從裡到外,從頭到尾紀錄這個故事,不論的大膽的長鏡頭或是類似DOGMA風格的拍攝手法,都讓我們深深的被故事裡的事情與人物壓迫著,也因為導演以客觀冷冽的手法拍攝,雖然沒有刻意營造兩個女孩間的密切關係,卻反而讓他們之間的情感,有著另一股與眾不同的溫暖,在壓迫中流動著。
看到羅馬尼亞以共產時期的背景拍出了一片片的佳作,讓我想起了大陸第五第六代導演,以文革末期以來的大陸做為背景,拍出了一部部質僕又感人的作品。也讓我想起了不知那個大陸的創作者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光是文革十年的事,就已經夠我們寫三輩子了。」也許經歷過真正的苦難,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力量真的可以越加強烈呀。當資本主義已經橫行的現在,當我們再看到一些過去截然不同的體制與時代背景下的故事時,或許正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或許正因為對我們來說,是否那種動亂與壓迫下所發生的人性、荒謬、幽默、真偽、情感,能更足已表現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與本質呢?當我們看到羅馬尼亞人,以非批判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過去,並拍出一部部佳作且帶著自省的味道時,我們不禁想起為什麼在台灣許多歷史的部份,都被視為禁忌,因為人們不能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因為政客會爛用這些東西做文章,種種因素與環境,想來真是覺得可悲。對於面向海洋的我們來說,對於自己的過去,似乎被許多東西矇住了雙眼,我們從何而來?又從何而去?我期盼台灣導演能勇敢的去面對這個島國真正的根源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