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並沒有信天主教和基督教,但是不知為何,不論是在國外或是國內,我卻都喜歡看教堂,在一些教堂的氛圍裡,其實我能感受到為何教堂的空間是如何可以影響或是撫慰一個人的心,不過我沒有看過一座教堂,可以像公東教堂一樣,雖然如此的不起眼,卻能讓心靈如此的平靜,看到這座小小的教堂,任何人都只想靜靜的坐在教堂裡,凝視著自己,凝視著靈魂。
從打開那如倉庫般的白色大門,看見公東教堂的那一瞬間,我們似乎都被引領到了另一個世界。
公東教堂只是一個可以容納一百多人的小教堂,是一個看起來不對襯的教堂設計,右邊較大,左邊較小,但也許就因為這不對襯的設計,讓裡面的光影變化更加豐富,上方的天花板有能透出自然光的隔層梁柱設計,從下流瀉下來。
教堂最精彩也最迷人的空間感受在於右邊這個面積較大的區塊,一旁的牆面是教堂一定會有的彩繪玻璃,以長方形的窗格作呈現,從彩繪玻璃透出來得自然光,灑在這個教堂的空間裡,散落在水泥牆壁,台灣的老式紅磚地板,和長條的木椅上,彩繪玻璃的色彩沾黏在地板、牆壁上,那個畫面看起來實在是好祥和。
彩繪玻璃上的圖案十分精采,也和一般教堂裡看到的不太相同,書裡有寫道其實上面的圖案是在講基督的苦路圖,用的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圖案來表達這個故事,雖然我不懂苦路圖的故事,但是玻璃上的圖案設計真的十分吸引人,這和一般教堂大都以寫實的圖案來表現苦路圖的方式截然不同,卻更引人入勝。
有著抽象藝術感的苦路圖,公東教堂一書也很詳細的說明
另一個也很吸引人的是前方的祭台旁的基督像,也和抽象的苦路圖一樣,我沒有見過如此藝術又帶著特殊氣息的基督像,我不知道像這項實驗性般的基督像,教徒的反應和接受度如何,但我卻看見了一種超越形而上的事物。
我去聽范逸舜在台東的新書獎座時,他說自己帶了幾個朋友前往參觀公東教堂,每個人都在聖堂之門打開後,看到教堂裡的景象,深受震撼與感動,甚至淚流滿面,我可能無法理解它們淚流滿面的原因。但是我的確也在聖堂的大門一打開後,即使沒有信教的我們,依然被深深的打動,那份超越了外在空間的氣氛,在整個公東教堂裡瀰漫著,好像在裡面,時間可以是停止的,好像是空間裡所有的一切,都代表著宇宙中永恆的哲思,我們可以在裡面找尋看見更深層的心靈,其實在這樣的空間裡,我才真的可以感受到宗教力量的偉大。
公東教堂的美,超越了一般我們所認為的宗教場域,光帶著我們走向永恆,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到了為了幫助台東的原住民孩子一手創辦這個學校的錫神父,他在癌症還說到,他就算爬也要爬到這裡為孩子做彌撒,這樣無與倫比的大愛,我想正也是公東教堂會讓許多人淚流滿面的地方,正也是讓許多人可以照見自我反省自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