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現了一個很高段罵人的話術,如果你討厭一個人,想咒罵一個人。
你可以祝福他(她)永生。
至於為什麼,可以去關注Youtber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的影片,主題是何謂意識?
今天,在IG上,看到以前教過的學生,寫到自己重度憂鬱想死還有被生活不斷擠壓的心理狀態與描繪,沒有叫她加油,但我不祝她永生,生活留個希望,存在著。
人生存在世界上,能夠證明自己存在的,也許就是自我的意識,但所謂的自我的意識,可能人人都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即使是同一件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我們對那件事情的意識和感知也絕對不同,這個感知,會引響許多我們對事物的看法。
看到學生寫的事情,心裡也為她難過,突然也想寫篇長文,寫寫這一個月,我們與身邊也發生了許多事,似乎也都和意識與存在有點關係,有一些檢討,有一些自省,再做點紀錄。
一月底時,我們全家當時正準備寒假出國旅行,很多年沒有冬天去日本旅行,而這次出國旅行,起因其實是因為看到機票促銷,腦波弱就下訂去九州。
但在出發前幾天,弟弟突然不能走路了,我們當時嚇壞了,因為他根本沒有也沒有受傷沒有撞到,為何突然不能走路?
我們連續幾天都到大醫院掛號找醫生看,當時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中國大陸大流行,感染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但台灣疫情才剛開始,世界的疫情都還沒有開始,我們到大醫院,已經看到醫院少了許多人,台灣的防疫已經開始作戰和緊張。
後來,終於知道弟弟突然不能走路的原因,但是隔天我們就要出國,雖然弟弟已經比較好了,最後,因為很怕弟弟旅途又復發,我們還是把弟弟託付給阿公阿嬤,留在台灣靜養。
機場劃位時,在飛機上,空姐還留了弟弟的位置,我把弟弟的護照帶在身上,彷彿他還是有跟我們去旅行。
在九州旅行時,台灣的防疫更緊繃,日本當時雖然已經有確診人數,但是似乎對這件事都還沒甚麼感受,戴口罩的人很少,還是繼續歡迎中國大陸旅客(除了湖北省),而在九州旅行時,我們仍一路都戴著口罩。
在長崎時,到了原爆館,看到那個因為原爆時間停止的時鐘,還有在那一瞬間消逝的人們的樣子,難過又感傷。
到佐賀的一個小站,我們仍因為講中文被以為是中國人,被案內所人員拒絕了借我們腳踏車,因為病毒,意識,各種歧視,也開始產生,當然後來這個歧視就像滾雪球一樣,開始在世界各地蔓延,就像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裡寫的-每個降臨世間的人都擁有雙重公民身份,其一屬於健康王國,另一則屬於疾病王國,但這兩個王國的人,已經存在不對等的關係,桑塔格同時也說對患者對待疾病的最健康的方式,是盡可能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
在日本時,聽到台灣政府宣布寒假因為疫情緊張,整個延長兩週,當下,其實我直覺的反應是會不會太過度了(現在想起來覺得台灣政府當時的做法真是對的),後來,想想自己當下會覺得太超過,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學校已經把很多事情都安排好,延長就要全部重弄,另外一個,就是當時處在日本,看到一向謹慎的日本政府好像都佛系防疫,根本不緊張,才會心想,會不會台灣政府太緊張了,我必須說那就是因為當下的意識,才讓自己有這樣的判斷和想法。
當然,後來因為鑽石公主號,還有日本疫情大爆發,感染人數不斷升高,事實證明,台灣政府的做法和緊繃真是太對了,如果沒有這些措施和預防,或許台灣早就很嚴重了,感謝台灣已經具備了法蘭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所寫的良好的政治秩序建立在三個要素上-國家建構、法治與可問責的政府。
後來,我聽到同事講一個笑話,同事是深藍支持者,他仍覺得台灣到現在為止,疫情沒有爆發只是因為運氣好,他不想承認是政府處理得當,但是本來他的伴侶卻跟他說,以後你不要跟我說要投給誰,我就是要投現在執政的政黨,哈!
二月份,看了不少書,除了重看蘇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隱喻,又重看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導讀了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的布萊登棒棒糖(雖然參加討論的很多朋友都不喜歡這本書,但我仍覺得葛林獨特的敘事故事的方式,令人難忘),後來在台東友人家,無意間遇見了一本美麗又孤獨的書籍-長崎Nagasaki,這是一位法國人寫的小說,當初只是因為剛去完長崎,才對這本書有興趣,想不到如此的迷人好看,一本探討人孤獨心靈的真實改編故事。
人到底要怎麼證明他的存在呢?如果都沒有人發現自己,那自己算存在嗎?
還有還看了台灣漫畫家陳弘耀的一刀傳,很喜歡,而陳弘耀25歲就畫出這樣厲害的作品,我認為這也是本討論人的存在的武俠小說。
後來,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在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國,都以誇張的方式在感染和死亡,人們也陷入恐慌,很難想像幾個星期前,在日本時,看到好像沒甚麼事情發生一樣,甚至,日本政府已經宣布,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從3/2開始,全日本國小、國中、高中都全部停課。
因為日本的疫情變嚴重,趕緊問候了在東京生活工作多年的好友,問她一切好嗎?才知道她因為媽媽病危,目前回到了台灣。
隔天,好友的母親就離開人世,知道後非常難過,雖然不算認識好友的母親,但是因為跟東京友人認識20年以上了,常常也聽到她聊起他的爸爸媽媽,她的母親與我同姓,知道這件事,還是覺得很傷感。
前陣子,看了大江健三郎的作家自語,描寫他自童年以來,一步步成為一位作家的過程,是採訪稿,我一直很喜歡大江健三郎的小說,他幼年在森林裡發現晶瑩雨滴裡有另一個世界,所寫下的短詩,我一直無法忘記。
他在小說-換取的孩子裡,古義人與吾良之間,存在著生與死的紀痕,活著的人與那些死去的人、所有的人類都在那道隙縫裡,只是相隨與呼吸間之距。
小說結尾引用索因卡的劇本《死亡與國王的侍從》最後的一段台詞:
死者已矣,忘了吧,就連生者也該置諸腦後。但願你們只把心思傾注在尚未出生的人身上啊。
從年初的澳洲大火,到小飛俠Kobe的意外猝逝,敘利亞沒有止盡的內戰的傷亡,一直到新冠狀病毒不斷攀升的感染與死亡人數,生與死,從來都沒有離我們很遠,對未來,我們從未樂觀過,但就是揪着那盞小小的火光,在生活的洞裡裡亦步亦趨,意識着自己去發現前進的方向。
推薦書單
疾病的隱喻(蘇珊桑塔格)
布萊登棒棒糖(格雷安葛林)
長崎Nagasaki( 艾力克.菲耶)
一刀傳(陳弘耀)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法蘭西斯・福山)
換取的孩子(大江健三郎)
- Mar 06 Fri 2020 11:36
人生雜感。意識與生死。還有看不完的書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