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11 Sat 2016 14:43
戀戀初夏台東。馬亨亨大道鳳凰花海
- Jun 03 Fri 2016 14:29
京都。庭院之美—苔的詩意。三千院。祉王寺。龍安寺。銀閣寺

京都許多寺院的庭院,都是日本庭園的精隨,在庭園裡,展現的是一種人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共存,雖然有的人會覺得京都的庭園大多太人工化,少了一點姿意蔓生的自然美,但我個人還是挺喜愛這些工整的庭園設計的。
石頭、水池、樹木、植物等,都是這些美麗庭園中必有的元素,庭園設計者會將其巧思展現在這些事物的和諧上。
- May 18 Wed 2016 10:40
台東旅。微光居所--讓時間靜止的貓頭鷹歌聲。台東貓頭鷹莊園(圖多)
- May 07 Sat 2016 14:36
一平方英吋哩的寂靜。自己走自己的路
- May 01 Sun 2016 10:20
臺灣絕美車站巡禮(四十)--他們心中最美的車站。新竹車站

我們的台灣親子漫遊書<在時間隙縫裡的親子旅行>
繡月出生的那一年,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正好是新竹車站蓋好的那一年,繡月的父親極為喜愛這座剛建好的車站,他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車站,女兒出生時的模樣,讓他想起了新竹車站,他覺得新竹車站和他的女兒一樣優雅美麗。
- Apr 25 Mon 2016 09:55
台東漫遊--不在海邊的海端鄉。可愛海端車站

最近看到有朋友要去台東海端,詢問海端在台東的何處?後來看到一些人的回應,才發現似乎有不少人並不知道這個台東鄉鎮,甚至有人以為海端在海邊。其實海端鄉不但不靠海,還是台東縣面積最大的鄉鎮,是個純樸充滿原始自然風情的山中鄉鎮,因為人口稀少,也幾乎沒有遊客,擁有廣大的山林區域,可以說是個處處是秘境的地方。
海端鄉的居民主要都是布農族,為何叫海端,其實這是由布農族語「Haitutuan」翻譯過來的,「Haitutuan」的意思正是「三面被山圍繞、一面敞開」的地形,所以海端不但不在海邊,還是被群山圍繞的地方,南橫公路就在此,鄉內高山深谷溪流林布,許多大家熟知的一些百岳與嘉明湖也在這裡,布農族在此居住結社的歷史已相當悠久。
- Apr 24 Sun 2016 12:24
令人驚嚇的京都與新書介紹使用法
- Apr 20 Wed 2016 14:56
京都。散策--微雨散策之必要。祇園花見小路

花見小路是許多人初次到訪京都必訪之地,即使這裡永遠人潮眾多,但來的人仍絡繹不絕,彷彿想藉此遇見京都的前世今生,甚至與藝妓有一面之緣。
花見小路儘管商業氣息厚重,但仍溢滿了京都味,石板路、傳統料理亭、町家茶屋、小巷弄等,仍可以輕易的召喚許多人心中以為的京都貌。
- Apr 12 Tue 2016 15:36
京都深度旅行書<癒。旅。京都>目錄與章節
京都深度旅行書籍:癒。旅。京都
博客來:http://goo.gl/3EoqIu
讀冊:http://goo.gl/Y2nxWS
誠品:http://goo.gl/OpGA7P
金石堂:http://goo.gl/UXFHB1
※推薦:赴日個人觀光客旅行預約平台服務(TOKYO WAmazing株式會社)
APP會員登錄:https://reurl.cc/06A5ob (可獲得在日本免費上網的SIM卡,在各大機場都可領取)
SNOW(滑雪):https://reurl.cc/OEZlqX
- Apr 11 Mon 2016 15:30
九九峰下的祕境美術館-毓繡美術館
- Mar 28 Mon 2016 15:01
台東秘境裡的博物館—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百年文物返鄉特展

台東海端鄉是一般來台東旅行的人甚少會來的區域,聽到海端這樣富有水的意象的名字,可別誤會了,海端鄉不在海邊,而是在中央山脈群山的包圍之中,是南橫公路的台東端起點。雖然離台九線不遠,但和喧嘩以及人車較多的台九線比起來,一進入海端鄉,就可以感受到台東特有的寧靜與遼闊,也充滿了原始台東的文化與氣息。
海端鄉的居民主要是布農族,在這個被群山環繞的海端鄉秘境中,有一座經常被忽略的博物館,成立至今,知道的人或到訪的人始終不多,但卻覺得值得一訪,那就是布農族文物館。
- Mar 23 Wed 2016 21:11
台東人心中的經典早餐推薦調查
- Mar 23 Wed 2016 15:09
京都。散策--絹掛之路與世界遺產。金閣。龍安。仁和

金閣寺是許多人來京都必訪的地方,金閣寺的位置位於京都市的東北角,其實算是比較遠離市區的地方,在立命館大學附近,但卻因為有金閣寺總是人滿為患,如果來金閣寺,只是去了一趟金閣,頗為可惜,這裡附近共有金閣寺、龍安寺、仁和寺等三座世界文化遺產,都是風格和感覺截然不同的寺院,非常適合一次漫步,細細品味。
而連接這三座世界文化遺產的散步道,自古就有絹掛之路的稱呼,據說時,宇多天皇夏季在這裡散步時,突然想看到雪景,所以派人將白色的絹掛鋪掛在附近的衣笠山上,宛如雪景(以前的皇帝真的太閒,怎麼都盡是在做些惱人的事呀),所以才有絹掛之路的稱號,這個傳說距今已久遠,當時的京都街景和現在早已不同,倒是這條路上的三座大寺院,都成了世界文化遺產,行走在這裡時,可以幻想一下以前的天皇為何那麼無聊。
- Mar 20 Sun 2016 11:06
再見。永遠的一方寧靜與詩意。靜巷六弄
- Mar 16 Wed 2016 11:28
京都。私房散策--哲學之道。櫻雪。新綠。寺院

哲學之道是許多旅人來會都會特地造訪的地方,有的人會喜歡,有的人會失望,因為它其實就是一條琵琶湖的疏水道而已,不過非常清澈,但有些人會覺得他平凡無奇,就是一條乾淨的水溝而已;喜愛他的人,有可能是因為春天賞櫻來訪,這裡是京都櫻花最美的地方之一,有了如夢的櫻花裝扮,水溝也變成了天堂之路了。
- Mar 13 Sun 2016 17:25
台北老時光散策--衡陽路與榮町通的時光散步
- Mar 09 Wed 2016 16:24
台東漫步--寶桑老里長雜貨店。人情味的早餐buffet

記得十多年前,在台東念書的時候,每天早晨買早餐去上課時,最常去的就是寶桑路,這一條路有許多台東的老味道,像是羊肉湯(沒錯,台東人一大早會吃這個),蘿蔔糕,傳統滷肉飯和油麵等。
我不習慣早餐吃那麼油,所以我最常去的是一間早餐自助餐buffet,這是我以前在北部生活從沒看過的早餐店模式,非常的新奇與特別。
- Mar 07 Mon 2016 08:47
致部落格第11年400萬人次紀念文

2016年的今天,自己平日在書寫記錄的blog造訪人次剛好突破了400萬人次,我回頭看了一下開始在pixnet書寫的初始,是從2005年開始的,當初是因為在台東唸書,想要分享台東的美給大家開始這個blog的,一晃眼,經營這個blog已超過十年。(我真算是資深部落客了)
當時blog剛興起,許多人都一窩蜂的在經營,那時無名小站是最紅的,一直到臉書的崛起,許多人早已離開了blog的場域(許多平台也消失了),畢竟還要還要整理圖片還要寫文真是比臉書麻煩多了,不過對我來說,任何事情任何想法,經過整理和沉澱後,所完成的圖文,和臉書真是截然不同的,也更具意義,因此我並未離開blog的領域,仍戰戰兢兢的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書寫。
- Mar 01 Tue 2016 17:33
京都。咖啡館--西陣巷弄的邂逅。町屋咖啡館。Café FROSCH
- Feb 29 Mon 2016 19:41
臺灣鐵道。秘境小站(三十九)—獨一無二的繁華若盡。百年造橋車站
- Feb 14 Sun 2016 13:30
晴空裡的櫻花綻放,獻給2016台南地震早逝的生命
- Feb 13 Sat 2016 14:44
台北櫻花社區。晴空寒櫻大滿開
- Feb 11 Thu 2016 13:15
沒有喧嘩的恬靜小鎮。新竹關西老街散步(一)
- Feb 04 Thu 2016 12:04
歲月靜好。台東冬日油菜花田
- Jan 22 Fri 2016 21:40
臺灣鐵道親子旅行(三十八)--縱貫北線日式車站最後巡禮。七堵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