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間在我心中帶着療癒與詩意的空間,暫時畫上了休止符了。
這個空間在當時建立開始經營時,我就因為在主人部落格上寫的空間改造文章而受吸引,看著主人如何在原來的舊屋,重拾回屋子的靈魂,這間屋子因為遇上了伯樂,找回了自我,當時看了那些空間改造的文章,開始與主人有了一些互動,在還沒有見到靜巷六弄與主人乃伸之前,我們早已在網路上魚書燕返不知幾回了。
這是我和靜巷六弄與乃伸相遇的開始。
靜巷,從此成為我心中不可取代擁有一方寧靜的空間,幾年來,我多次在那裡駐留,過夜,甚至從我出版的第一本書開始,我陸續在靜巷辦了幾次關於新書的活動,雖然都是極小型的新書活動,但在這樣詩意寧靜的空間裡的氣氛,散發出來了溫暖微光,也讓人一直無法忘記。
知道靜巷暫時要告一段落的消息時,先是錯愕,我想很多人一開始知道時應該也是這個感覺,但我想更不捨的絕對是乃伸,這間他親手孕育出來的孩子,讓許多人在這裡停留的夜晚都得到療癒與寧靜,每回去靜巷,喜歡看他房間裡的筆記本,就知道有多少房客在多少夜晚從這裡所得到的慰藉。
從靜巷六弄裡,讓人感受到空間的詩意並不在於視覺上的,而是透過空間中具體與細微之間的空間和物件營造,在人們的心理上也構成了另一個空間,這個心靈空間會因為這個居住或存在的地方而產生變化,足以使人沈靜下來,凝視自我。
有時,會看到一些空間,雖然看似頗有氣氛,但就無法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我想關鍵還是在於營造這個空間的主人,畢竟很多東西可以模仿,但是內在的東西是無法偽裝的,一個空間正可以看出一個主人的內在。
本來早已和乃伸約定,在靜巷告別前,再帶家人去過一夜,無奈因為小孩的關係,無法成行,最近在乃伸的臉書上,看到許多朋友在這段期間回去靜巷道別或分享告別禮物給乃伸,前一陣子,我因為在台中的新書活動,也與乃伸擦身而過。
那一次入住的二樓房間
塵光
最近無緣見到靜巷與乃伸,只好寫篇文章先與靜巷道別。
當時書架上還放著我的新書
我翻了翻檔案裡過去在靜巷的一些照片,二年多前,因為在靜巷辦分享活動而留下的一些照片,一直忘了整理分享,再此,就用這些文字與照片與靜巷說聲再見。
但我知道這間老屋的靈魂並不會消失,他只是在等待另一道光。
臺中火車站
過去寫的靜巷六弄
旅。緩慢居所—詩意與空間的對話。靜巷六弄
一平方英吋的寧靜:心的一方寧靜。靜巷六弄四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