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音樂節這個活動已經辦蠻多年了,更早之前的世界音樂節結束之後,這個音樂
節似乎就取代了他,因為我很喜歡露天音樂會的感覺,喜歡那種風、草、空氣與音
樂交融在一起的感覺,所以這樣的音樂會我一直很喜歡,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
個音樂節叫流浪者的關係,每年我都是一個人去聽這個露天的音樂節,享受著躺在
草地上,聽著有人聲、風聲、樂器聲所夾雜的美妙音樂,總有種說不出的舒服和暢
快。

今年的流浪音樂節主題是「手風琴新定義」,手風琴的音樂,我們平常並不常聽,
這個樂器我覺得和流浪真是太配了,因為只要提到手風琴,我就會想起吉普賽人,
那種飄泊的氣氛馬上就出來了,這次大大樹音樂和台北市教育局,請到的手風琴音
樂家都來自一些特別的國家,像烏拉圭、波蘭、芬蘭、不列塔尼等地,由於他們的
到來,更加的讓我們對他們所詮釋的手風琴充滿期待。果不其然,他們每一個人所
創作出的音樂,真的都好特別,手風琴在他們手中,不知產生了多少變化,那種音
樂型式都是我們平常所無法見到的。尤其是10/1晚上這一天,主辦單位因為颱風的
關係把,10/2的節目都移到這一天,所以像芬蘭的Kimmo Pohjonen和波蘭的Mot
ion Trio變成了同一天表演,他們讓手風琴營造出了一種魔幻、超現實的空間感,
彷彿把我們帶進了另一個芬圍一般,而且當他們在演奏時,我看到天空的雲因為颱
風的關係跑得飛快,兩者配合在一起的感覺,真是難以形容的魔幻,精彩極了。

另外這一次除了露天音樂會之外,主辦單位還特別規劃了一個音樂紀錄片的單元,
是由英國著名的一位紀錄片導演Dick Fontaine帶了他幾部很重要的音樂紀錄片來
放映,有關於嘻哈音樂的還有關於爵士樂的音樂紀錄片,我覺得都很棒,喜歡極了
,尤其是他放的其中一部【噪音?樂音?│Sound??Rahsaan Roland Kirk and
John Cage 】,導演用運用剪輯的方式,把當代音樂大師John Cage對音樂的定
義和前衛爵士樂手Rahsaan Roland Kirk的表演,巧妙的串連在一起,探討何麼
才是音樂?聲音無聲與有聲之間的界限在那裡?等問題,提供了許多更讓人去思考
音樂與聲音的想法,而另外兩部【瘋狂樂音】和【誰是桑尼‧羅林斯?】也都相當
好看,他表演出了音樂人對理想與對自我的對話及矛盾。

天空的浮雲不斷的在流動著,草的氣味在音樂上飛舞,我躺在風中想起了那個旅行
家的故事,一位手風琴旅行者在颱風夜裡遇到了同樣化身成手風琴手的魔鬼,結果
兩人飆起了琴藝,最後旅行者贏了,魔鬼慚愧的消失,從此以後,那位旅行家被冠
上「魔鬼手風琴手」的稱號,在世界各地不斷的旅行及演奏,聽說聽過他演奏的人
,都會跟著他一起離開原本的城市,從此那些人除了手風琴外,再也無法聽別的音
樂,後來他們慢慢變成了一把把手風琴,流落到世界各地,聽說一直到現在,還有
人在尋找這些不用人演奏就會發出音樂的手風琴,你也聽見了嗎?

流浪音樂節活動網址
http://www.treesmusic.com/festival/2005mmf/index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