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並不是指某樣事物不存,在而是指萬物都存在。---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戈登.漢普頓、約翰.葛洛斯曼
在戈登.漢普頓所寫的<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裡,不斷地提到自然的寂靜將是未來最珍貴的聲音,這裡指的是一種概念,指的是人類不應該在繼續的破壞或是傲慢地使用自然,總有一天這些最純粹的自然聲音將會全部消失殆盡。我想這是對自然一種態度的問題,這也是當初我發起這個<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活動記錄的原因。
這兩天看到美麗灣,高等法院已裁定縣政府與財團違法,要立即停止一切開發事宜的新聞。但我想這個案子從興建到現在已六七年的時間,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本來早就可以立即停止這個計劃,卻演變到後來每個人都將錯就錯,官方與財團都抱著蠻幹傲慢的心態,到現在幾乎全部都蓋好完工了,他們大概一開始沒想到反對的聲浪可以持續那樣久,聲音可以越來越大,如今官方騎虎難下,如果真的照法院裁定,政府也許會違約賠上不少錢,那歷任通過開發案的縣長是不是應該也要出來負責,畢竟他們早可以踩剎車卻蠻橫的行事。當然我相信財團也會拼命找漏洞來繼續這個開發案,我想事情還沒也結束,會是另一個開始。
長期為土地與環境發生的知名台東歌手巴奈在接受天下雜誌的訪問時,說到「人要自己決定你要當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要用什麼樣的價值來面對你的人生,面對你的後代。五十年後我們的後代要怎麼看我們,五十年後當我們的後代吃著那個會讓你生病的食物的時候,我們的後代會埋怨我們,我們沒有把我們的良知拿出來。我覺得五十年後我們的孩子很可憐,他們長成什麼樣子我不知道,我希望我們還可以把這個那麼舒服的風、那麼好的沙灘、那麼好的水、那麼好的空氣給孩子們。」
巴奈提到了最重要的概念,我們到底要留下什麼給後代的子孫?我不知道是不是現在很多人都不生孩子,所以不會考慮這個問題。現在我們還能擁有的美好環境,以後還會存在嗎?這也是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所在思考的問題,我們如果不重視現在的環境,寂靜將全然消失。雖然人為開發不會停止,但是難道不能把維護這些最珍貴也最重要的環境列為最優先的考量,而不再只是思考如何才能賺錢,如何前來吸引人潮,很遺憾的是我門看到目前所有的官方與財團,甚至媒體的思考都是以金錢為主,我始終覺得一定有雙贏的方式,只是可能會很麻煩,沒有人願意去做。
近日,我又看到一個活動-花蓮太魯閣國家風景區將在10月舉辦太魯閣峽谷音樂節,有趣的是我看到活動的留言中看到了不同聲音的交戰,有的人認為為何要在自然的環境裡製造人為的噪音,覺得與其辦音樂節,不如把錢將這裡的環境生態做更好。有的人覺得在這樣的環境辦音樂很好呀,外國也很多地方也都辦戶外自然的音樂節,還說如果要維護自然,那就都不會讓人進去就好了。一件事能有不同方式思考的交流,我想是很好的事,不過我想這個活動最大的問題應該已經不是音樂家的音樂會不會影響這裡的生態或是與這裡和諧的交融,我想音樂本身是美好的,但是在自然環境下所辦的音樂會,表面上看起來沒問題,但所帶來龐大的人潮對於環境的影響或破壞才是可怕的。
就像蘭嶼和綠島很美,但是兩個小島到底可以負荷多少的人口進出,太大的承載量會讓這裡的環境受到破壞。之前聽到一個演講,講的是綠島的海底生態,綠島的海底有世界著名的景觀,不過卻因為大量不受管制的人潮,使得海底的生態慢慢地消失。去過花蓮慕谷慕魚的人都能體會那裡是多美的地方,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每天極少的入山管制,讓環境可以永續下去。
我很喜歡的後搖滾冰島樂團sigur ros,他們在冰島最喜歡做的就是在冰島的各個天然環境下演奏音樂,他們的音樂與冰島的環境合而為一,更重要的是這些都是即興的演出,不會有大量的人潮,只有當地少少的居民參與,所以更可以感受到音樂環境與人們可以和諧的存在。
所以我個人覺得美麗灣和太魯閣峽谷音樂節都是同樣的問題,也都和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有關。人類的開發與對休閒娛樂的追求,因為資本化的社會,其實會繼續下去,但是人類同樣身為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不是不應該在抱持著把大自然的美好只想要佔為己有或是只想到享受,這樣傲慢的使用態度將會使這些自然的美好很快就不再存在。看到許多人仍想買地在海邊或山林裡蓋房子來開民宿,就能知道為何美麗灣還是可以就這樣蓋起來,沒有需求是不會發生的。
自然的寂靜與美好,二十年後是不是都會消失了呢?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當我的小孩長大後,很多美麗的事物都不見了,我要怎麼告訴他這裡其實曾經有過美麗的森林.海洋.溪流.動物等。當然我更難想像那一天台灣的幾個核電廠都出問題了,這個島嶼的模樣。我想有很多是和觀念都還需要努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希望真的有一天,當我的孩子也有了孩子後,我們還可以和他們一起站在美麗的大海.溪流.森林裡聆聽寂靜的聲音,微風吹過我門的臉龐,蟲鳴鳥叫依然悅耳,我們告訴他們曾在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告訴他們我們很慶幸還能擁有這些美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